战略家施里芬制定的施里芬计划结果成功了吗
施里芬计划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产物,也是一场列强重分殖民地、夺取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在此期间,后起的德帝国主义和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一样,为了在这场战争中“削弱敌方,摧毁敌方的霸权”,开始在战略战术上作文章。而“施里芬计划”就是这一历史前提的产物。那么施里芬计划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人物施里芬
通过相关资料的记载,施里芬计划的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对于这场计划的主人公--施里芬来说,他可以说是一位军事天才,他自从战争学院毕业之后,他的才华便受到参谋本部的高层所重视,甚至被视为是总参谋长的智囊一角色。之后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是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
可是后来这场计划还是失败了。实际上,这个计划的成功的关键就是兵力的分配问题。当时毛奇虽然接受了施里芬计划,但他却把它的性质完全改变了,他在战争中,改变西线的兵力使得直接性的破坏了施里芬计划。在后期阶段,虽然施里芬计划的外表还是保留着没有动,可是其实质却完全改变了,因为其左右两翼的比重已经与过去完全不同了。再加上,这次的施里芬计划虽然是军事计划,但看上去却像一个剧本,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最终导致施里芬计划的结果是失败的。
施里芬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在当初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德国总参谋部的军官们利用无数次军事演习、图上作业、兵棋推演以及复杂的数学公式演算,精确地计算出了一个时间表,调动一支百万人以上的大军的集结、行军、作战、补给的时间表。而这个高效的时间表就是著名的施里芬计划,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复杂的一整套进攻方案。可惜最终随着德国悲剧的落幕而失败了,那么施里芬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施里芬计划图
关于这一问题,就要从施里芬计划当初形成的背景来看。当时,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已经在1882年的时候就签订了三国同盟。随后德国人与英国在1890年7月两国进行协定,使得德国放弃了桑给巴尔但获得赫尔戈兰。同年初期也建立了近乎同盟的关系。为此,这就使得法国在欧洲获得安全的唯一希望就落到了俄国身上。
在1891年的时候法俄协约签订。俄国本想借这个协约促使德国续订“再保险”条约,但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于是俄国在1892年8月答应了法国对德作战的义务。在这样的背景下瓦德西和施里芬都认为两面作战不可避免。作为一个严格的技术专家,施里芬认为德国的唯一出路就是在一个敌人还没准备就绪之前就把另一个敌人打垮。俄国是个较弱的对手,但它的地理条件使得速胜几无可能。而法国人是可以一举打垮的。所以在施里芬的战略就是,在一场欧洲大陆的战争爆发之时,先攻击法国,再对付俄国。
再从1914年,法德两国之间的国防以及工业数据来看,他们两国的整体国力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如果当时欧洲格局扔保持1890年代初乃至1900年代的情况的话:法国和比利时孱弱,俄国反应迟缓,英国欠缺大陆能力,那么施里芬计划仍是有很大希望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