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杨炯生平 杨炯结局 杨炯子女 杨炯诗作
排行榜历来是百姓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排行榜,隔一阵就会由媒体发布出最新的结果来。排名的缘起,排名的依据,谁在谁后,谁落谁后,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排得清清楚楚。富人排行榜会更受关注。人们会联想到堆积如山的财富,日行千里的宝马,豪华宽大的住所,以及千枝百挂的工厂店铺。这样的联想,是对于成名过程的好奇,也会从排行之后所附的详细文字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面对各式各样的最新排名,不少受众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心中的那杆秤拿出来,拈量一番。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还可以再加一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名。成名、出名、名垂、名灭,总是有理由的。
在初唐,有一个热门的排名话题。靠文章写字为生的四个人,历来也有关于他们的许多座次评价: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王勃)其最杰乎?——陆时雍《诗镜总论》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旧唐书·卷一百九十》
杜甫所谈论的,其实非关座次。而是针对当时文学界轻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议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一次文学发怒:人家四个人的文章,写得很好,自成一体,有人说他们轻薄,但有一点,那些自以为是、不识珠玉的妄加评论者,很快身名俱灭,而四杰的光华,还会传之久远。杜甫不虚言,尽管四人的排名后来在顺序上稍有变动,但却犹如一团蓬勃盛开的花簇,四位一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开启一代新风的代表性人物。
王、杨、卢、骆四人以文章著称于时,慢慢地影响越来越大。据《唐诗记事》载,吏部侍郎李敬玄对他们颇为欣赏,推荐给典选大员裴行俭。不料裴老先生略一沉思,便给四人预测前程,语出惊人。大意是,才名是有的,但官爵福禄很少。原因是什么呢?裴老先生以为,这几个人性情浮躁,喜出风头,怎能安享爵禄?不过,他倒是对杨炯格外垂青一些,说“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
一面之交,三言两语,就说定了四个人的终生?
这位精于阴阳、算术的裴行俭先生,自他执掌吏部,先后向朝廷荐举了若干的官员。有一个例子,当时苏味道和王勮还不知名,在调选之时,裴先生一见,“深礼异之”,还说了一番违背组织原则的话,我晚年膝下有一子,担心不能对他的成长有所帮助,据老夫观察,你们两位十多年后便会出人头地,希望把我的小儿子裴息托付给你们,将来请记得多多关照啊。后来,苏味道和王遽果然都做了大官。苏味道还做了宰相,位极人臣。
于人未飞黄腾达之前,先下预言,裴先生可谓相面有术,看人很准,识人之道可谓出神入化。此话不幸被言中,四杰之中的三个,真的没有好结局。王勃早年历经人命案,二十几岁便溺水早逝;卢照邻一病十数载,最后投水自尽;骆宾王随徐敬业起事,兵败之后,生死不明。只有杨炯倒是真的做了县令,直至最后病死任上。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身世比起来,杨炯的生活似乎要相对平静得多。就像一株兰花,暗香浮动,孤幽自赏。
杨炯与王勃同龄,也同样聪明。小小的年纪就考上了神童举。后来又考中进士。本来为东宫太子服务,曾经呈献过一篇很有影响的《公卿以下冕服议》,也有过诸如《从军行》、《战城南》、《紫骝马》等慷慨激昂、风骨遒劲的诗歌著作,声名响于当世。当朝的大儒薛元超很是赏识其人文字,在他三十出头的年纪,就将他聘调为崇文馆的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