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坛殿军陈子龙为何享有这等殊荣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
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原名陈介,后改名陈子龙。
陈子龙祖上虽世代务农,却也不乏舞文弄墨的风流名士,比如他的父亲陈所闻就曾以善文著称,还中过万历年间的进士,陈子龙自幼受父亲影响,也对诗词歌赋颇有心得,加之生性豁达,喜好结交文人学士,因而在仕途中非常有人缘,尤其与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夏允彝交好,两人志趣相投,政见方面也多有共同认知,由此引为知己。
崇祯十年,陈子龙得中进士,终于有幸为朝廷效力,而此时,关外的清军压力与关内的饥民起义使得本已走向衰败的明皇朝更加岌岌可危,由此,陈子龙与同僚夏允彝积极投身到抗清救国运动中,一面联络太湖民众组织抗清武装起义,一面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子龙简介中有关他整理与编撰这部农学著作的经历介绍得并不详细,然而对其抗清救亡、以死殉国的悲壮故事,却描绘得十分细致感人。
永历元年春,陈子龙与其爱徒夏完淳一同领浙东义师与清兵决战,却由于吴胜兆未举兵而事泄被捕。在被押解回南京受审途中,陈子龙毅然投水自尽,殉难时年仅四十岁。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
明末著名文学家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有关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的疑问由来已久,陈子龙既为抗清名将,又是云间诗词派的开创者,他在明朝文坛上的地位应该是世人公认的,然而无可否认,同一时期才学不输陈子龙的诗词名家还有很多,为何唯有陈子龙享有这等殊荣呢?
其实,说起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的问题,后代史学家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其一,就陈子龙本身的文学成就来说,他的诗词首先堪称一绝。
作为婉约派诗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陈子龙的诗词大多文笔流畅,意境瑰丽壮阔,独树一帜,颇具汉唐遗风,并对清朝的诗歌文学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启蒙作用,因而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同时,力战清军,以身殉国的陈子龙也以一位文人的实际行动讴歌了爱国主义情怀,铸就了人与国同在,诗与国共亡的历史意义,其深明大义不甘受辱,宁死不愿变节的生死抉择,使得古雅风格分外凸现,高风亮节尤其感人,更为复古的明诗平添了一种高亢悲壮的“诗魂”。
据后世考证,陈子龙的诗多雄浑高华,睥睨一世,他所作的词亦妙笔生花,神韵天然,所以,从这几层意义来看,陈子龙自然可称作是明诗殿军,前人将他誉为明末文坛殿军,亦当属实至名归。
陈子龙思想的特点
陈子龙是明朝末期的著名文人,也是崇祯年间的抗清名将。众所周知,明清朝代更迭之际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各种思想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击,因而生活在这个特殊时代的人们也能感受到多种思潮的影响。陈子龙作为这是时期的文学名家,他的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各种思想交融的特征,因而陈子龙思想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时代感。
在文学创作方面,陈子龙堪称独树一帜,他的诗词创作风格也趋多样性,既有沉雄豪迈的慷慨悲歌,亦不乏婉约柔美之梦幻意境。他的文风追慕六朝、盛唐时代,也大力倡导明七子复古主张,辞藻瑰丽,读来令人心境豁然开朗。而他的后期创作,则旨在继承盛唐诗歌创作反映现实的精神,所以内容多以感慨时事,关心民生,抒发政治抱负为主,亦为陈子龙思想的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有关文献记载,陈子龙后期的诗歌作品,寄壮阔情怀于字里行间,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七律诗尤其出色,无愧“明末文坛殿军”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