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是谁建立的?西周又是怎么灭亡的
商周牧野决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争,这一战历史意义深远,周武王一战定天下,一战定乾坤,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其实这场战争的胜利的背后,是周文王和武王两代人长期政治、外交、军事上的伐商准备,战略战术正确运用和坚守,更是兢兢业业努力的结果。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
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在文化上确立“天命无常”思想,以反对商人“天命有常”思想;在治国上,韬光养晦,暗暗积蓄实力,同时四处结交盟友;对商朝,则派出大量间谍,收买商纣王身边宠臣,混乱商王室朝纲,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继位后,在文王长期奋斗的基础上,观兵孟津,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统一西部诸侯的思想和战斗协同,掌握诸候的态度,检阅周国的军事实力;采取积极的外交策略促使商朝内讧;
在商朝众叛亲离,《吕氏春秋·季冬季·诚廉》记载,早在周武王伐商之前,周人就已经将胶鬲和微子开收买,促使他们投降了周人。胶鬲和微子开,都是商人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微子开,按《吕氏春秋·仲冬季·当务》之说,更是商纣王的同母之兄。商朝需要面对很严峻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强大的东夷部族迅速崛起,对商朝的威胁日甚;另一方面,西边的西戎部落也时刻威胁着商朝的边境。这就使得商朝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商朝军队远距离对外作战国都防卫空虚的形势下,武王亲率大军、千里奔袭,克服了一路上的重重困难,出其不意地赶到商都郊区牧野,在牧野与商朝匆忙组建的奴隶军决战,周军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组织猛烈的攻击,加上商军中奴隶反戈,最终战胜了数量上占优势的商军。牧野决战,商纣王兵败后自焚鹿台,商朝灭亡;新的周王朝因此诞生了。
周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西周末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姬宜臼避西戎叛乱,从镐京东迁雒邑后,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朝一共是历经了三十代三十七位帝王,存在时间约是七百九十一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自周穆王以后,周朝国情愈来愈差,逐渐走向衰败,也是由于周围蛮夷不断的侵略扰乱,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战争之中,国力的消耗巨大,加重了对平民的剥削,王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激化,有些贵族也纷纷破产,导致矛盾长期的累积,便让王朝陷入了深深的危机。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关中的地区频繁发生山崩地裂,和河水枯竭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周幽王不抚恤那些灾民,奢侈腐化,整日饮酒作乐,宠幸妃子褒姒,用人不当,民怨沸腾,导致诸侯叛乱,周幽王被杀,至此,西周灭亡。
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周王室对分封的诸侯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诸侯们纷纷崛起,互相争战,最后周王朝也土崩瓦解。
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分封制、宗法制、土地制度上的井田制都有明显的发展和加强,对以后的封建社会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