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日本选择沈阳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其实,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东北发生了中日交涉的几件大事,这些都与日本谋划“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息息相关。
一、沈阳人拒绝日本设立领事馆
“九一八”之前,在东北,中日交涉的首件大事就是反抗日本设领事馆。1927年日本在临江要强设领事分馆,临江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持续了两天。上万名请愿民众要求政府誓死抵抗,大家决心“拼十万头颅,一腔热血,与彼野蛮日人周旋于鸭绿江边”。
沈阳各界群众和爱国人士纷纷集会,对日方强行设领馆表示极度愤慨,一再要求当局严重交涉并在经济上给对方以惩罚。
1929年8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撤销临江分馆,东北民众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实际上,从1915年袁世凯部分接受“二十一条”开始,东北地区民间的反日活动就没停止过。拒绝日本强行设领的斗争是在中日矛盾空前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不仅工农商学各界爱国群众纷纷参加,不少政府官员,其中包括若干奉系军阀当局的首脑人物也卷入了斗争的漩涡。
在东北,从1895年甲午战争到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一步步侵略东北,导致东北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开矿权、筑路权都落到日本人手里,围绕这些主权问题,在民间发生过多次“吁请运动”。
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之前,很多民间活动大多都是吁争国权的。民间成立的“国民外交协会”,就是在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受到张学良的暗中支持。
张作霖得知日方以武力相威胁时,以陆海军大元帅的名义“谕国务院暨外交部,严重交涉,并令省属率属一体抗议。”
二、日本制造万宝山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1931年7月2日,正是“九一八事变”前夕。在长春市以北几十公里的农安县,日本人唆使了100多名朝鲜半岛居民到万宝山,通过长春汉奸郝永德买了一些荒地,在那里种田,由日本人率领。
日本人买来的地没有正式的买卖合同,也没有经过农安县政府的正式批准,激怒了当地农民。日本人挖沟,当地农民就平沟,因此发生了冲突,日本人开了枪,冲突中有不少人受伤。
晚上,日本警察去老百姓家抓人,问谁参加了活动,很多人被抓起来打,造成了万宝山事件。事件发生之后,日本人派记者进行虚假报道,在朝鲜引发了反华运动。
利用朝鲜半岛移民盗卖中国土地,蚕食中国领土主权,是日本制造万宝山事件的根本原因,挑拨中朝民族关系,制造流血惨剧,趁机实现其增兵朝鲜等军事目标,配合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进一步侵占东北是日本制造万宝山事件的重要原因。万宝山事件成为日本强占中国东北、实现大陆政策的关键事件。
三、张学良入关,沈阳空虚
“九一八”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形势动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全力剿共,张作霖的势力最为雄厚,成为蒋介石的重点收服对象,但是一直到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为止,蒋介石的目的也未达到。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继承父亲主持东北军政,外有日本武装入侵之担忧,内有军阀从背后进攻之担忧,张学良在1928年底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东北归于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张学良和十多万东北军被拖入内战的漩涡。
1931年后,蒋介石为集中全力剿灭红军,命令张学良把行营设在北平,节制北方诸军,负责华北治安。
鉴于东北局势紧张,东北军副司令张作相曾多次要求张学良撤军出关,但张学良非但没有将驻扎华北的7万大军撤出,反而从东北又调入4万军队入关。
这样一来,东北防务便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兵力空虚,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军调入关内已达15万以上,用于东北边防的兵力更加严重削弱;
第二,指挥系统瘫痪,张作相觉得自己不能支撑局势,借奔丧的机会避逃锦州,全军消极颓唐,这一切导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感到出兵东北的时机到了。
四、对日本来说,沈阳是个突破口
东北军在沈阳只有一个旅,驻扎在北大营,省防军的力量也很弱。比较之下,吉林的中国军事力量比较大,省防军和国防军都很多,20旅、22旅、23旅、24旅都在吉林,而日本的势力相对比较弱。而且那时候的吉林省面积很大,比较靠近苏联,日本不敢轻举妄动。
“田中奏折”说,要把东北当做跳板侵略全中国,沈阳是最合适的地方。此时,辽宁的大连和旅顺已经被日本占领了,日本的力量强,要考虑进一步进关的问题。
“要想占领东北,首先侵略朝鲜。要想占领中国,就先占领东北,这就是日本向外扩张,开发万里波涛的大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