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河南大学的历史
河南大学其前身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河南教育界人士于1912年在河南贡院原址建立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科举考试的举行地,河南贡院见证了科举制度的落幕;而以培养学生海外留学为目地之预校则造就了大批研读西学的中国学子的诞生。后经30余载累积发展,至1940年代河大跃升为中华民国历史上实力雄厚、蜚声海内外的国立大学。
河南大学正门
河南大学校门校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院系调整,河大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建校成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学院(今郑州大学医学部)、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水利、财经、教育、植物保护系院系外迁湖北省分别并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学院、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调往江西农学院,致使河南大学元气大伤,变为文科性院校,校名亦随之更改。1984年恢复校名。2000年吸纳开封师专和医专,理科和经济管理类学科也逐步恢复。
历史历程
河南大学一带在清代曾经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0年由于历史原因,其后1903年和1904年,全国最后两次的科举考试在这里举行,最终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落幕。1912年,河南当局在河南教育界呼吁下,在河南贡院原址成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它是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从1912年到192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10多年间,自该校毕业赴欧美留学取得重大成就的有二百多人。1923年,河南督军冯玉祥拨出专款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中州大学,设文、理两科。1927年7月中州大学合并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和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之后改称河南省立中山大学。1928年医学院建立,与已有的文、理、法、农并为五院。1930年8月又改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30年至1937年,是河南大学迅速发展时期,一批新的建筑在河大兴建,可容纳3000人的大礼堂耗资二十万大洋,屋架是从德国进口,斋楼、六号楼、七号楼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科学美观。
河南大学大礼堂
1937年,河南大学撤离开封,先后迁至镇平(1937年-1939年5月)、嵩县(1939年-1944年5月)、淅川荆紫关镇和陕西省宝鸡县等地。1942年3月10日,国民政府决定将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至此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1945年河南大学在12月底迁回开封。
1948年6月,河南大学全体师生从开封迁到苏州吴县,时任校长姚从吾在教育部的协助下,使河南大学得到吴县各界人士的帮助,河大师生的生活得以维持,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1949年1月,苏州局势紧张,全校面临着钱尽粮绝、前途未卜的局面。苏州当地报纸《苏州明报》时刻关注着河大的命运,将河大的危机公诸于众,希求社会各界予以援助。3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将2月、3月两个月的经费按数倍的标准汇拨至河大,以解决燃眉之急。6月,河大校务维持委员会接到河南临时人民政府的电报,电报中承诺:“各照其位,继续安定学习”,后派开封市教育局副局长郭海长到苏州迎接河大返回开封。7月,河大六院十六个系的1200多名师生员工和2000多名家眷北归中原。
1952年,原国立河南大学的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今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今河南行政学院),水利、财经等院系也先后调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教育学院合并私立华中大学,组建成今日的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院则成为今日的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师生以集中建设为由要求迁往新乡平原师范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文科院系则迁到开封,这些调整造成原国立河南大学损失惨重。之后,国立河南大学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历了开封师范学院(1956年)、河南师范大学(1979年)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合并开封师专和医专。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签署共同建设河南大学协议,成为河南省第二所省部共建大学。
2012年9月25日,河大举办建校百年校庆活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河大建校100周年题词“办好河南大学振兴中原教育”。
校徽
河南大学现代校徽
1942年国立河南大学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