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姐是什么意思(南洋姐是怎么产生的)
南洋姐是什么意思
“南洋姐”,是日本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段独特的存在,更是日本的国耻之一。有这样一群女子,她们为了国家,远赴海外站街,但当被利用完,赚完钱后,却因为身份被嫌弃,被抛弃。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故事和悲惨遭遇。她们叫“南洋姐”,曾为日本赚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日本明治时期,为了获得资金发展,日本政府居然将娼妓送往海外,以赚取外汇。同时促进日本商业贸易对外扩张的步伐,因为种族歧视,日本的娼妓在西方国家并不受欢迎,所以当时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南洋地区,变成了日本娼女的集中地,也因此,这些被迫出国站街的女人就被称为“南洋姐”。
她们在这里,靠接待底层人民和商人迅速敛财,为日本经济做出努力。以至于在当年,这些“南洋姐”带回的现钞和海外汇款,占到日本出口产品换汇前五名。
南洋姐是怎么产生的
“南洋姐”现象的产生,最早溯源于日本幕府时代闭关锁国政策。那个时代,长崎是日本唯一对方开放港口,中国、日本、荷兰等各国贸易频繁。作为发达城市,长崎不仅吸引了日本天草、岛原等贫困地区的女性,也催生了以面向外国男性卖淫的“游女”群落。在“游女”群落里,外国人是优先被服务的。
游女之所以形成群落,这和日本对“性”的宽容和缺乏道德约束机制有很大关系。毕竟,日本社会视其为维持生计的正当职业,并不存在轻视、蔑视之说。
到了十九世纪初期,华工和印度劳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单身男青年往往以劳工的身份开始打工生活。这种生活是异常艰辛枯燥的,尤其是性生活很难满足。不难理解,此时的娼妓市场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对于华工而言,日本女子的出现,无疑是一剂良药,毕竟这和自己的老婆或者接触的女人是多么的相像。事实证明,日本女子的美貌与温柔,深得南洋华人的欢迎。由于需求旺盛,在1870年前后的几年时间里,大批南洋姐被日本的中间人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等地。
只有市场需求,还不足以让南洋姐大批量走出国门。“南洋姐”的兴盛,自然少不了政府这个幕后推手。南洋姐最兴盛的时期是在明治时代的1868年到1911年。明治时期,政府推出了“殖产兴业”政策,优先发展工业。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大量农民破产,生活陷入困境。现实困境加速了贫苦女青年外出讨生机的步伐。加之,为了满足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这些女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甘愿成为日本政府振兴国家经济的工具。他们纷纷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来到了海外。日本也以这些女子为先驱,走上了一条向世界各地扩张的道路。事后证明,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不过,到了1920年,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后,日本政府就转变了态度,以有损国家形象为由,禁止日本女人在国外卖身。南洋姐这一禁令下,繁盛不在,也逐步淡出了市场。毫无疑问,南洋姐在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精神和肉体上无法愈合的创伤。很多南洋姐被家乡和族人排斥,宁愿继续留在本地生活,直至客死异乡。
对国家而言,南洋姐到底是国之幸运还是不幸,日本政府前后的态度很能说明问题;但对于“南洋姐”自身而言,这无疑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