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财产不想给侄子可以给国家吗(自己是丁克需要给侄子们红包吗)
丨同羽
丁克这个话题,在现代社会被提起的频率越来越高。
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我身边的朋友多数还是会按部就班走上结婚生子的道路,但是显然,我身边的范畴例子并不够广泛,所以时常会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年轻人表达自己想要丁克的诉求。
曾经,我和一个34岁的姐姐聊过这个话题。
她已经结婚了,但是不准备要孩子,她的老公也支持这个决定,当时结婚那会儿,他们就已经说好婚后丁克。
而说起丁克的原因,这个姐姐表示,她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抚养好一个孩子。
她说的并不是指物质上。
她和老公的经济能力不错,而是她认为自己无法在精神上给予孩子更多的东西,无法实现精神的富养,因为她并不明白应该如何去做一个母亲。她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也没有得到很多的亲情,所以这导致她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关于亲情比较淡漠,她也没有想要一个孩子的意愿。
可能没有经历过这种人生的人,不会明白这个姐姐的感受。
说个实在话,我也不太能理解,因为我比较喜欢小孩子,并且认为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稳固的感情,当然这得益于我的原生家庭本身还算是幸福,父母虽然不富裕,但给了我最好的爱,所以这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对于孩子和亲情的看法。
但是,虽然不能实现彻底地感同身受,我在生活中,也见过一些类似的人,听过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我的共情能力比较强,所以能够感受到那些倾诉之人内心的伤痛。
所以,关于别人的选择,我永远都保持尊重。
当然,我遇到的还有很多其它坚持丁克的原因。比如,认为孩子是拖累啊,认为管好自己一个人的生活都比较累了,不想再多一个孩子出来给自己添堵,还有的则是认为,如果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那么就不要带其来到这个世上等等。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由。
而我一直是那个态度,关于丁克的话,你要自己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人生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如果你并不坚定,或者你自己都不确定的话,可能还是按部就班的模式不会出错。
有些人丁克,是已经完全想好了,他们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他们的心智完全是成熟的,他们也有能力去担起一个孩子的生活。就是说,此时不要孩子的选择,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摆烂,或者跟着大众去随波逐流。
真的有这样的人。我以前就遇到一个女人,她就是纯粹听别人说丁克怎么好,怎么省心,然后认为自己也要丁克,并没有从个人的现实出发去考虑,也没有去分析过自己的情况,很冲动的决定,日子浑浑噩噩地过着。
结果到了后来的某一天,她快要40岁了,才感觉自己还是应该要一个孩子。
这个时候来后悔,虽然也可以生,但要负担的各方风险,却要比年轻时候高很多。
还有一种丁克,是年轻的时候想逃避自己的某种责任,但与此同时,却在养老上有一些额外的期待。
我听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老人,他今年65岁了,年轻的时候谈过不少的恋爱,也结过一次婚,但最终还是离了,并且他一直没有要孩子。
他和前妻离婚,就是因为前妻想要孩子,但他不同意,两个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后来和平分开。
他认为孩子是一种负担,会耽误自己的选择和去追求更加多元化的人生,所以就一直坚持丁克。
他有一个哥哥,生了一个儿子,他年轻的时候认为哥哥的孩子也可以当作自己的孩子,只要他出了力,帮了忙,孩子肯定就会记在心上,等到自己老了,不会不管他。
所以,他帮侄子交学费,买房子,没少花钱,侄子小时候和他的关系也很好,但长大以后还是渐行渐远。
并且最终,因为一些小问题,他和侄子闹了矛盾,不再往来,连带着他以前的付出,侄子都一并抹去,说自己也没求他,都是他自己主动这样做的。
他还能说什么?他什么不能说,也不能做。
此时,他才说了一番话,大致就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不一样,至少不记仇,哥哥和儿子也经常吵架,但很快就能和好,自己和侄子稍微有点矛盾,对方就记心里去了,甚至慢慢地,变得记仇不记恩。
永远不要高估人性。
他和侄子说到底,始终只是亲戚关系而已。亲戚和真正的血缘,还是差了一截,这点谁都无法否认。
人这一辈子,你选择怎样的人生,就相应有怎样的结果。
选择丁克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年轻时不用受养育孩子的艰辛,自然老了以后就要承担一个人的孤寂。
而想要两者兼得的话,不是绝对不行,只是这个选择权同时也在对方手里,你自己做不了决定。
还是上面这个老人的例子,如果他的侄子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肯定在他老了以后会相应记挂着他。
但他不能在一切还没发生前,就做出某种完全符合自己的预设,因为他不能保证侄子最后的品行如何——当他不能为其付出,和能为其付出的时候,侄子的态度有可能完全不一样。
这其中的风险,还是蛮高的。因此,自己还是要权衡好各方利弊,然后再做出相应的选择。
-END-
和每个来这里的人谈爱说情,但无关风月。点击上方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