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名画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比较
后现代主义名画(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比较)
本文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比较欧洲战后初期当代美术作品的特点这种画作是什么什么画看起来像照片一样!毕加索白背景下的裸体属于什么时期画作Фотографии Эрмитажа‖实拍冬宫里的顶级名画,镇馆之宝后现代主义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一幅名画动辄上亿,他的意义在哪莫奈名画《干草堆》遭环保人士泼土豆泥,这次袭击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他的画到底伟大在哪里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比较1、观念差别:现代主义是与传统(古典主义)艺术的决断,追求艺术的纯粹性,探究艺术之为艺术而不是非艺术。
后现代主义则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决断,后现代艺术消解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亦即我们看到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艺术。
2、艺术形态差别:现代主义摒弃了传统的技法、观察方法、作品制作手段,但在材料和制作分类上依然明确。
后现代基本不存在这样的以材料区分类别。
材料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样。
3、世界的客观性问题现代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可以进行研究;世界是由因果关系组织和构成的,通过科学的研究,我们能够理解和把握综合的平衡。
后现代主义认为:客观性是不可靠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局部的知识背景中形成世界观,它仅仅是语言结构,是我们特定时间、地点和文化的产物。
扩展资料:现代主义的诞生背景: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
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因果关系不明,风格悖离传统。
百度百科—后现代主义
欧洲战后初期当代美术作品的特点(1)西欧的绘画 欧洲曾以光辉灿烂的古代绘画闻名于世,而从19世纪以来,又以色彩缤纷的现代派绘画惊骇环球。
特别是西欧,从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后,流派日益纷繁,尤其令人瞩目。
法国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大家公认的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时出现的有德国以凯尔希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
稍晚一点,毕加索为代表的主体主义、意大利卡拉·博乔尼等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主义,在瑞士首先出现的达达主义以及阿尔普、克利等人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艺术运动的高潮一波接着一波,形成了万态纷呈的局面。
这些流派虽出现于1945年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仍然绵绵不绝。
首先,这些流派的创始者或骨干画家,在当代仍然活跃,并有佳作问世。
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在50年代,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
毕加索的和平鸽及油画《朝鲜的屠杀》、《战争》、《和平》等作品的反对侵略战争、歌颂和平的内容,在他的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还涌现了一批新的绘画流派,如发端于美国、波及全欧的抽象表现主义、在奥地利形成的幻想现实主义、萌发于英国的波普艺术、产生于法国的塔希主义、偶发艺术、观念艺术、奥普艺术、人体艺术思潮、地景艺术、新表现主义等等。
总之,现代主义绘画出现了新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绘画更是高潮迭起,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也仍有一席之地,出现了多元的新局面。
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达达主义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艺术流派,它吸收了达达主义反传统的自动性创作的观念,但扬弃了达达主义那否定一切的偏颇之处,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下,强调偶然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揉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超现实的情境,其手法是写实、象征和抽象等,20世纪30年代后,超现实主义在经过一段冷寂的时期后,50年代又在欧洲再度兴旺起来。
这时的代表人物,在法国有福特里埃、杜桑等。
杜桑是达达主义的鼓吹者,曾作《带胡须的蒙娜莎》,以表示对众人崇拜的名画的蔑视而闻名,这时也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积极支持者。
在意大利有卡腊和基里科。
在德国有厄尔莱等人,他们都创作了较好的作品。
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强调优先考虑造型而忽视绘画内容之风盛行的时候,刻意揭示作品内涵以及复兴奇特的异国情调风格等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有两个支系,一支是绝对超现实主义,以不受意识控制的无意识行动为主,其作品虽有某种程度的形象化,但却接近抽象派的特征,创作强调偶然机遇或自动行动。
代表有西班牙的米罗,他的绘画除具有幻想的幽默外,那空想的世界相当生动。
他笔下的植物、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都充满一种勃勃生机,似乎比在生活周围的真实对象更加真实。
其它艺术家还有马宋、马塔等人。
另一个支系是叫做超级现实主义。
这派表现的大多是可以认识的场面或物体,注重细致地描绘事物的细部。
但从整体而言,却又脱开物体的自然结构,以幻想的方式以描绘对象变形,并结合成梦境中的东西,以创造不受理性控制的潜意识的形象。
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达利和比利时的马格里特、德沃尔等人。
达利的作品往往表现凶残的梦幻或奇特的宁静气氛,爱用双重的或隐藏的形象。
马格里特的绘画世界,充满了日常琐事的各种幻境,善于夸大突如其来的精神感觉,创造幻觉想象。
抽象主义绘画抽象主义绘画在欧洲十分盛行。
抽象主义或称抽象艺术,并不是一个有宣言、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反对模拟自然形态,主张抽象表现的艺术思潮和流派。
它的特征是不描绘具体物象,而通过线条、色彩、块面、形体、构图等手段来表现各种情绪,激起观众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抽象艺术有两类:一是将自然的外形加以简化、变形,形成极为简单的、概括的形象。
一是不以自然的外形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是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抽象艺术的代表除康定斯基外,还有荷兰的蒙德里安。
像康定斯基等重视感情表现的抽象艺术叫抒情抽象或热抽象;而蒙德里安等表现理念的抽象艺术叫理念抽象或冷抽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抽象主义在欧洲不仅盛行,而且还有发展。
1952年,法国美术评论家塔皮耶首先用塔希主义一词概括的那些作品就是抽象艺术的新样式。
塔希就是斑污、斑点的意思。
而塔希主义就是用偶然的彩色斑点和色块所形成的绘画。
法国的阿特兰、布仁、马蒂卮、阿勒、迪比费等人,就是塔希主义抽象画派的画家。
这时抽象艺术的成绩突出的艺术家英国的戴维、尼科尔森,霍克尼的《强调安静的画》、《蛇》等作品,也是抽象主义的作品。
60年代后,他转向写实风格。
1948年,英法美首先在西柏林举办了抽象画展,德国中青年艺术家积极开展了非传统艺术的探索,打破了法西斯上台后形成的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阻隔的墙壁,使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接轨,其中特别活跃的沃尔斯、哈通、温特尔等就是较为出色的抽象艺术的画家。
当代欧洲的抽象绘画,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1921—),1951年他在瑞士看到克利的作品,唤起以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演变为符号作为艺术构思的意念,又吸取中国画不求形似的传统,使其50年代后期的创作获得新的突破,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抒情抽象的风格。
波普艺术及与之有联系的其它艺术 波普是英语单词的缩写,意指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1952年,萌发于英国,后遍及欧美。
现代主义艺术避开都市文明的压力,反对机械化、非人性的消费文化。
而波普艺术家则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明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重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1956年,汉密尔顿在这是明天的展览会上,陈列了握着POP字母的网球拍运动员的拼集作品《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往常,如此丰富多彩?》,被认为是波普艺术的第一件作品。
1961年,举办的《当代青年艺展》,更表现了波普艺术强大的冲击力。
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保罗齐、蒂尔森、霍克尼、史密斯、琼斯等。
法国的波普艺术家代表应推雷塞。
波普艺术虽以英、美两国为主,但旁支迭出,影响极广。
一般认为:偶发艺术和集合艺术就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波普艺术强调艺术与生活结合,因此便对人们周围的事物以及大众文化寄予关注。
集合艺术就是把机械文明和大家消费的废弃物,收集起来,重新组合,并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的艺术。
集合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把现成品,如易拉罐、塑料瓶、机器的废旧物等结合起来,制成平面或立体形式的、可看、可模的艺术品。
将这些在室内、室外环境中布置出来,产生精神上的感受,便又是环境艺术了。
将艺术和大自然结合,直接借助大自然的景观而不借助造型艺术的传统媒介,或者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润饰,旨在使人注意大自然,使人从中获得异于平常的审美体验,便是大地艺术了。
在欧洲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曼、谢乍,德国的史维塔斯、尔麦斯特,西班牙的塞尔拉诺、齐吉达,意大利的卡塞拉等人。
他们的作品有的是绘画,有的是雕塑,但许多时候却很难按传统的方式划分类别了。
偶发艺术出现于60年代,它是以表现偶发性事件或不期而致的机遇为手段,重视人的行为过程,揭示人的本能反应的艺术,是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的继续和发展。
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还借助物质材料,偶发艺术却强调活动的机遇性,艺术活动在于即兴发挥,往往变成无情节的表演,而艺术家的身体也可作表演材料,使其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所以也称表演艺术。
如法国的画家马修带上盔甲进行绘画表演,并给在画布上演出起名中世纪的战斗。
法国另一位画家克莱因,他从二楼的窗口爬出,伸展双臂,平衡身躯,冒着死伤的危险,跳向空中,就是用自己身体创作的绘画作品。
1970年,法国还出现了零社的艺术组织,到处演出他们的艺术。
观念艺术是60年代从偶发艺术及环境艺术中逐渐演化出来的艺术。
它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并非艺术家创造的那种物质形态的作品,而是概念或观念的组合。
因为观众从物质形态作品上所获得的信息量,不会比从概念及事件的意义中获得的信息多,这样,观念艺术家便以图表、文字说明、录相以至自己的身体为媒介,以表现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变异过程,使观众通过这些而在自己头脑里形成、完成艺术品的塑造。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芒,荷兰的布朗,意大利的曼佐尼,英国的阿纳特、伯金、克拉克、希利亚德等人。
最早的观念艺术以语言为媒介,后从达达主义艺术家杜桑用小便池制作的《泉》中得到启发,表现手法便日趋丰富了。
如1960年阿尔芒在巴黎办个人画展,展品是两卡车垃圾;布朗展览的作品是份文字说明,上写阿姆斯特丹所有鞋店都举行我的作品展览。
人体艺术是以艺术家本人的身体或别人的身体作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
它是由波普艺术的分支偶发艺术发展而来的。
这种艺术不叙述事件,也不表现艺术家的感情,只是那没有个性的身躯活动的现场记录而已。
观众通过观看表演过程,去体会艺术家的作品。
1961年,法国艺术家克莱因让两个女模特,浑身涂满油彩,在画布上互相拖拽滚打以制作绘画作品,这是欧洲人体艺术的序幕。
此后,人体艺术在欧洲便风行起来,而且越到后来就越离奇,引起人们的非议。
波普艺术及与之相联系的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表演艺术、观念艺术、人体艺术都属后现代主义范畴,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很难界定,因为它们本身便是互相掺杂的,只是由于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或是侧重点有点差异,便往往出现不同的名称。
这些艺术,目前还在发展。
新表现主义等艺术 这是20世纪80年代从欧洲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
1980年,它首先在德国出现,并在欧、美艺术界引起较大的震动。
新表现主义是在过去表现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一些手法,如色场绘画的色场层次组织、最少数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及波普艺术的形象等,运用绘画语言传达强烈感情的艺术。
其特点是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表现强烈的率直、天真的情绪。
实际上,它是对缺乏个性,缺乏感情的某些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弱点的反拨,是现实主义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巴泽利茨,他的作品联想自由,想象奔放,色彩鲜明,甚至塑造人头朝下的人物形象,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彭克的作品以自由幻想的形式,表现强烈的内心活动见长,整个画面具有稚拙的情趣。
波尔克运用波普手法,使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伊门多夫的作品,在整体上给人的感受是虚幻的,但在细部又注意写实。
新表现主义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能反映艺术家的个性。
写实主义绘画 欧洲有着写实主义的传统,19世纪30至7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掀起过强大的现实主义绘画思潮,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库尔贝。
20世纪以来,尽管现代派绘画日渐成为主潮,但现实主义仍绵延不绝,放出自己的异彩。
在英国,代表现实主义或社会现实主义的有布拉特比,史密斯等人。
霍克尼起先热衷于抽象主义,60年代后,他也转向写实手法。
他常常把光源和光线作为描绘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划人物和道具。
法国的富热隆是社会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远在1936年起,他便不断有表现工农、市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问世,如油画《1943年的巴黎街头》,揭露纳粹占领期间的悲惨生活。
50年代,他在诺尔省煤矿居住一段时间,创作了组画12幅的《矿乡》,以深沉严峻的笔触,表现出恶劣环境下工人的痛苦,拼搏和期待。
他继承了库尔贝等写实主义画家的传统手法,也吸收了现代派的一些技巧,使其作品具有独特风格。
直到70、80年代,他仍有大量作品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如《地铁——工作——睡觉》(1978)等。
著名画家热莱原是抽象主义的巨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创作了写实的作品。
德国在战后初期,曾出现过描绘战争灾难、痛恨法西斯罪恶的现实作品,但很快转向现代派的绘画。
60年代后,现实主义又掀起了复兴的热潮,代表人物有施特克尔、伊门多夫、基费尔等人。
格罗斯在战后的作品中,相当的一部分是以漫画的形式,揭露专制政权、腐败道德及战争的残暴、恐怖的内容。
迪克斯作品中的现实内容也是明显的。
当代欧洲的现实主义画家中,成就突出的还有意大利的古图索(1912—1987),他在1943—1945年间,就发表素描和速写集,揭露法西斯纳粹占领期间的罪行。
1946年与卡西纳里、科尔波拉等11位艺术家签署宣言,共同发起新艺术阵线,表明其坚持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态度。
他的作品总是围绕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取材,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
如《占领西西里荒地》、《讨论会》(1960)、《陶里亚蒂的葬礼》等。
西欧的绘画流派很庞杂,除上述列举的外,还有抽象表现主义、新达达主义,新抽象派等等,可以说,当代西方有什么绘画流派,欧洲便有什么流派,很难一一介绍。
不过,上述所举的内容,也足以概括欧洲当代绘画的基本面貌了。
(2)东欧的绘画 前苏联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在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绘画兴起于西欧时,苏俄出现过构成主义的绘画。
抽象派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就是俄国画家。
但是十月革命后,苏联批判了形式主义、构成主义等绘画流派,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从此,在漫长的岁月里,现实主义绘画便成为苏联绘画的主流,其它绘画流派,特别是现代主义绘画几乎在苏联绝迹了。
在当代,前苏联绘画主要是现实主义的绘画,以60年代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后时期的绘画有不完全相同的特点。
1941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联进入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时期,艺术家也毫不例外地投身保卫祖国的斗争,创作了大量的宣传画。
内容大多是反对战争、保卫祖国、歌颂英雄、宣传团结对敌等,充满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顽强的战斗力。
战后一段时期,这种主题的宣传画仍占有显著的地位。
其代表人物是伊万诺夫、普罗科夫等。
伊万诺夫创作了100多幅宣传画,普罗科夫的《争取和平》(1950)等作品,曾风靡一时。
此外,反映苏联人民高昂的革命热情的油画,特别是军事题材的油画,其成就也很突出。
代表人物有莫伊谢延科、克里沃诺戈夫、涅普林采夫等等。
历史画、风俗画,以谢罗夫的《农民代表访问列宁》(1950)、普拉斯托夫的《割草季节》(1945)、女画家亚布隆斯卡娅的《粮食》(1949)等作品就有代表性。
1960年以后,前苏联绘画仍以现实主义为主,但在风格、样式方面出现了新变化。
突出的表现是出现了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和严肃风格绘画。
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表现普通群众的生活习俗、精神风貌。
代表人物为科尔热夫、特卡乔夫兄弟等人。
严肃风格绘画的代表人物有波普科夫等。
在5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经济的繁荣及民主空气的淡化,苏联画坛上出现了一种曲意美化,粉饰太平,甚至阿谀谄媚的不良风气,其作品华丽、浮泛、空洞。
这时,60年代一代人的画家涌现画坛,力矫时弊。
因此,他们提倡的严格现实主义、严格风格都是针对上述不良风气而发的,具有一种明显的战斗性。
70年代,一批艺术家从欧洲文艺复兴和俄罗斯民间艺术中汲取经验,塑造现实和理想结合的形象,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热潮。
如亚布隆斯卡娅的《傍晚,古老的佛罗伦萨》(1973)、《亚麻》(1977),就带有理想化和浪漫色彩,这正是她对古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养料,追求古典式尝试的结晶。
80年代,前苏联社会进一步开放,西方现代派绘画如潮水般涌入,苏联艺术家也大批出国访问、交流,现代派的艺术便在苏联画坛上日益增加,打破了长期以来现实主义绘画一统江山的局面。
前苏联绘画长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特点,同时样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如油画、水粉画、版画、镶嵌画、政治宣传画、肖象画、风景画、漫画、插图画等等,各个画种都有举世瞩目的名家和名作。
莫伊谢延科的油画很出名,作品有《胜利》(1972)、《歌》(1980);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普罗科夫等都是著名版画家,他们的作品《啊,这就是美国》(1949)、《国际新闻》(1968)等,就闻名于世界。
杰伊涅卡的镶嵌画也很出色,克里姆林宫会议大厅的画就是他的代表作。
萨里扬以热衷为知识分子作肖象画而出名。
梅利尼科夫艺术兴趣广泛,他除了以肖象画擅长外,其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大壁画都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在和平的田野上》(1950),《告别》(1975)等等,苏联许多画家都是插图画的高手,如法沃尔斯基、格拉西莫夫、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在50年代,为高尔基的《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及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所作的插图,曾轰动画坛,被认为是杰作。
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当代绘画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导,波兰的科瓦尔斯基的《无产者》(1948)、匈牙利多马诺夫斯基的《出钢前》(1954),都是表现工人题材的作品。
库列塞维奇曾创作了大量组画,如《华沙,1945》、《革命与和平战士》(1952)。
他是波兰世界知名的版画家。
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马伊斯托拉,长期深入农村,以农村题材的作品见长,作品有《保加利亚姑娘》(1952)等。
保加利亚的版画也很有特色。
60至80年代,重视形式上的变化和探索,具有当代造型风格。
罗马尼亚的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为巴巴·雷尼等人。
60年代后,民族特色日益浓烈。
捷克的绘画,在1948年,官方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曾经活跃的现代主义作品便大量减少。
艺术家或揭露纳粹的罪行,或表现新的生活,作品的思想倾向日趋强烈。
70到80年代,新现实主义绘画风靡起来,代表人物为依洛德克、费夏雷克等等。
这些国家也象前苏联一样,在80年代的末期,绘画艺术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
这种画作是什么什么画看起来像照片一样!从效果上看是拍照后经过电脑处理,然后油经过打印机彩印出来后,用铅笔画了几笔的效果。
这就是前些天别人说的打印派的绘画,没什么价值的。
如果是凭本事画到这种程度,彩铅价格也是相对较贵的。
如果不是彩印的,能画到眉目传情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了。
只可惜从效果上看只是彩印后画了几笔的样子,没有什么价值。
是部分人偷奸耍滑的范样。
毕加索白背景下的裸体属于什么时期画作毕加索白背景下的裸体属于超现实主义时期画作。
在毕加索超现实主义创作初期,除了用色彩将画中轮廓线填满外,毕加索也尝试将用线条将形体描绘成镂空的,画中只有线条和少量的色彩,背景的颜色从线条中穿透出来,从而形成空间感。
在这幅《白色背景前的裸体》中,毕加索只用了简单的白、灰、黄做了背景,前面用黑色的黑色的线条展示出一个扭曲的裸体形状,置于背景前。
裸体者的脸被展开,可以同时看到他的两个用眼睛,细格子的嘴巴紧闭牙关,露出诡异的笑容。
他的身体也强烈的扭曲,一个胸朝下,一个胸朝上,一只脚肥大,而另一只短小,一切都朝不可能的方向扭曲。
墙上灰色的线条好像一个梯子的倒影,而裸体者手攀梯子的样子,似乎正要去阁楼上。
毕加索悠游于数种风格之中,是现代主义创始人,本幅也为其后的抽象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简约的线条、淡雅的颜色、怪诞的人物,非常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对于他的一生,世人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毁誉褒贬兼而有之。
但对于他的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人们还是一致认同的。
也正是因此,毕加索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一、蓝色时期 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并在1904年定居在那里。
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 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背景简化(《熨烫衣服的人》),避开光感和深度的感觉,把人物结合成一种简单的图样,其中沉重,强烈而流动的线条,给人以不真实的、虚拟世界的印象(《两姐妹》)。
这种线条具有情感的重量。
画家后来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富于表现力的线条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从观察人的动作和姿势中得到的。
这一时期也是毕加索对现实生活关注的时期,他还没有脱离普通群众太远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强于艺术性的表现。
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
至于为什么毕加索会采用蓝色作为主调,尚没有确定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
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二、粉红时期 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大略简洁笔法,而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
1904年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随着他迁居巴黎、与菲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他的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告结束。
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的单一蓝色中去(《扇子女人》),很快成为他画布上主要的颜色(《花篮女人》)。
那种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
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现在画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的人。
玫瑰红时期就这样开始了,毕加索的油画进入了完全新的世界,一个与流浪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界,于是也有人称之为马戏团风格(《马上的姑娘》)。
在这时,毕加索的声望使他得到了与众多女人接触的机会,在这个充满欲望和希图的时代,他用公牛一般的意志统辖着他的女人们(《玫瑰色的裸女们》)。
三、黑人时期 1905年下半年,与奥里威尔关系破裂后,毕加索进入了他的第一个古典主义时期,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土耳其装束的夫人》)。
他预示着毕加索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新的倾向,他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匀称和永恒的和谐。
粗大的造型如同雕像一样简练,没有偶像的背景和与主题无关的任何细节(《立着的裸女》)。
造型人物,开始带上了某种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构,不再用什么玫瑰色和淡蓝色,而是用简朴的褐黄色;与此同时,又有力图强调和保持画面的平衡感。
四、立体主义时期 1910-1911分析立体主义;1912-1914综合立体主义 不久之后,毕加索创立了立体主义。
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按照传统的透视法,只有一个固定的感觉,多重透视的画法是不允许的。
毕加索开创的这种立体主义的造型方法,就是要通过画面同时表现人(有脸有背)的所有部分,而不是象传统画法那样以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形象。
毕加索的新古典主义绘画虽然描绘了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但与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相比,其韵味迥异其趣,那巨大的结构和人体造型等无不表现画家对其中线、面与体积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形成的空间的关注;用似乎洪荒偶人的笨拙粗稚(《海滩上奔跑的妇人》、《熟睡的农民》、《坐着的裸女》)大大否定了以往古典派的比例法和印象派的自然法。
事实上,毕加索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并非与立体主义相对抗,而是一种对立体主义的纯然净化,是在重新研究其本质构成上进行的旁支探索。
五、超现实主义时期 很快,毕加索步入了他生命中最神秘的超现实主义 探索,当撕裂的造型(《格尔尼卡》)、深邃和凶残(《女主角》)代替了以往的忧郁或是怪诞的时候,毕加索的生活也陷入了一个个的旋涡。
他开始以放荡不羁的个人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
女人们在这个狂暴、贪婪的男人身上渴望着分享他的艺术灵感与名气,但她们得到的却只是虚无而残酷的现实;相对感情而言,毕加索更看重她们的身体,为了使她们在使他娱兴之余成为他听话的创作工具(《哭泣的女人》、《自我陶醉的女人》),他甚至使用了许多令人瞠目的低级手段。
在毕加索一生的道路上,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
早年的蓝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画风有德迦的影子。
随后,在 1909 年,他与法国画家乔治·希拉格一起创立了立体派,进入了他的黑色时期。
这种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
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
他于 1907 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吸收了东方艺术和西班牙民间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追求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理念中的真实。
在毕加索的画中,人们还可以强烈感受到他的爱憎。
他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安宁。
1937 年 4 月,为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他画了著名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
为抗议美国入侵朝鲜, 1952 年他又创作了壁画《战争》、《和平》。
至于他的《和平鸽》,更是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毕加索的生活与艺术都离不开女人。
毕加索的代表作与女人题材相关甚多。
主要有:《三舞女》、《在红色椅子熟睡的女人》、《玩球的浴女》、《公鸡》等。
1973 年 4 月 8 日 ,这位欧洲画坛的巨匠带着和平的愿望在法国南部的穆丹逝世,长眠在地中海边的墓地中。
Фотографии Эрмитажа‖实拍冬宫里的顶级名画,镇馆之宝冬宫实在是太大了,每次去都逛一整天,第一次去据说看了三分之一,陪同的女生这么讲的;第二次去我从上午逛到晚上,本以为应该看得不少了,可是回来之后对比看,发现还是有很多地方都没去到,很多珍藏展品没有看到,还是有点遗憾。
比如说有曾经从中国搜刮到的甲骨文,还有从敦煌莫高窟王道士手中哄骗来的珍贵佛像雕塑壁画,还有埃及的木乃伊,更多的名画也都是相见不相识吧,所以觉得有必要跟艺术类专业的人一起看,他们能看到你看不到的细节,而且能讲解给你听。
就像是第一次参观,作为艺术小白的我,美院的童鞋会告诉我如何欣赏一幅画,还有面对巨大的馆藏,好多展品我都是没见过也不知情的,他们会告诉你这些展品都是什么,以及来自哪里。
冬宫是昔日沙皇皇宫,现为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该宫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
这是一座三层楼房,长约28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
最初冬宫共有1057个房间,117个阶梯,1886扇门,1945个窗户,飞檐总长近2公里。
(来源百度百科) 冬宫最初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收藏,在位34年间花费巨资从欧洲购回的,后逐渐发展为皇家博物馆。
冬宫博物馆馆藏非常之丰富,现有展厅400个,展品来自世界各地,从古至今,约270万件。
冬宫里的每个展厅本身就是建筑艺术精品,其中古希腊的瓶绘艺术、古罗马的雕刻艺术和西欧艺术三部分藏品在世界收藏界享有广泛的声誉。
西欧艺术馆是较早设立的展厅,占有120个展厅,主要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绘画、素描等艺术门类作品。
绘画作品收藏了大约1.5万幅,其中有大量绘画珍品,包括达·芬奇、拉斐尔、提香、伦勃朗以及梵高、塞尚、高更、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作品。
其中17世纪绘画大师鲁本斯(1577~1640年)的作品40多幅; 伦勃朗(1606~1669年)的作品24幅: 印象派的奠基人之一莫奈(1840~1926年)共有7幅作品被珍藏; 还有荷兰画家凡·高、法国画家塞尚和高更等后印象派的领军人物的作品。
据说如果想要看完冬宫所有的 展厅,行程预计22公里,我明白我为什么看不完了…… 达芬奇名画《圣母丽达》Леонардо да Винчи ?Мадонна Литта? 创作约于1490年,布面蛋彩画,从木板转移而来 知识链接:蛋彩画 蛋彩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
用蛋黄或蛋清调和颜料绘成的画。
多画在敷有石膏表面的画板上。
盛行于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时代,为画家重要的绘画技巧。
蛋彩运用在壁画上称为湿壁画,有不易剥落,不易龟裂,色彩鲜明而保持长久的特点。
蛋彩的调配和绘制程序技巧复杂,配方很多。
不同配方、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亦各有特色。
蛋彩多为透明颜料,制作时须由浅及深,先明后暗。
石膏底子吸水性强,通常多以小笔点染。
文艺复兴时代曾获得辉煌成就,到16世纪后,逐渐被油画取代。
(来源百度百科) ▼ 达芬奇名画《拈花圣母》 ?Мадонна Бенуа? или???Мадонна с цветком? 圣母拈花逗着圣婴玩,圣婴手中拿着金翅鸟,有种俗世中的美感。
据说达芬奇的传世名画不超过10幅,能拥有一件都是顶级博物馆了,冬宫共珍藏2幅画,名副其实地成为冬宫的镇馆之宝▼ 提香的《偷窥》▼?Дама в голубом? Гейнсборо▼ 下面2张我10年拍的原图,也是今年重新翻看来看,找到的惊喜,当时未必知道这幅画是什么。
就是图片女士目光所对的那副画。
觉得冬宫这点蛮好的,除了少数最为珍贵的几幅真品,比如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用玻璃隔档开来,剩下的都仅仅用一线之隔,方便游客欣赏。
说实在,放在玻璃罩里面的和直接亲眼目睹,就放在眼前,感觉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 叶卡捷琳娜二世肖像画▼ 《库图佐夫元帅》(局部),作为俄罗斯的民族英雄,他曾经有过战胜过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战绩,在1812年。
此次事件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展现。
▼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去世时年仅37岁,他的作品不同于达芬奇的思想深邃以分析哲理见长,也不同于米开朗琪罗的气势磅礴力量雄浑,拉斐尔集众家之所长,形成自己一派的风格。
色彩明亮淡雅,造型古典优美,代表着当时人们最为崇尚的艺术品味,是古典主义难以企及的典范,尤其以他笔下的圣母几百年来感动感染着无数的艺术爱好者。
这样有才华又谦逊自持,长得还帅,真是天妒英才……由于他的勤奋与才华,给后世留下了300多幅作品。
拉斐尔的《圣家族》圣母之父亲一脸愁容地看着圣婴,圣婴和圣母也看着老人。
▼ 更近距离欣赏这幅名画▼ 拉斐尔的名画《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圣母手持圣经,这幅画我居然没有看到,这是从网上找来的图片,想想觉得怎么可能,因为那几幅名画都是摆放在一起的啊▼ 拉菲尔《圣母子》▼ 我自己比较喜欢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他居然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还有他自己都画进去了,哈哈哈,很幽默。
好像不仅仅有这幅,拉斐尔好像还蛮喜欢把自己画到自己的作品里的。
从左至右依次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这个应该可以看出来是《亚当和夏娃》吧▼ 伦勃郎47幅作品中的26幅作品,分布在不同的展厅 1636年《达娜厄》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 ? ?Даная? Рембрандта▼伦勃朗的《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 伦勃朗的《浪子回头》 ?Возвращение блудного сына? Рембрандта▼ 伦勃朗的《圣家族》,画于1645年▼一幅人物肖像画,画中的女子气质高贵,耐人寻味,让人过目不忘。
▼ 下十字架▼ 俄罗斯历史上的2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和二世▼ 这几幅作品也应该是名家名作▼ 尼德兰艺术大厅 Нидерландское Искусство 这个大厅主要展览历史上著名的小荷兰画派的肖像,静物,风景,风俗画。
展品都是小幅的精品。
▼ 宗教油画,下面也都是精品,但我真不认识,谁懂的话给我讲讲▼ 《丽达》,后面的天鹅就是宙斯的化身,也是很多画家钟爱的题材▼ 大约于1506年,达芬奇依据这个题材创作的装饰画,遗憾的是作品未能流传于世,后来者模仿创作,至少有4个不同的版本▼ 丽达与天鹅,至今仍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算是祭坛画么?▼ 一组宗教油画▼ 一组人物、动物、风景油画▼ 物件▼ 精美油画▼ 这个是意大利大透光厅Итальянское Искуство 17вв.奢华大气,很有王室风范。
墙上挂的是巨型油画。
这是我10年的照片。
▼ 说到这,是不是发现少了什么? 梵高、塞尚、高更、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作品哪去了? 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大都在三楼展出,印象派、野兽派、后现代主义的,统统不让拍照,想要看的自己去看吧。
。
。
从网上找张马蒂斯的《跳舞》最后,上张我和大师名画的合影 (你知道我为了和大师作品合张影有多拼么。
。
作为冬宫的镇馆之宝,旁边一直被游客围绕,一刻不得闲,我守株待兔地才拍到。
。
)▼ Фотографии Эрмитажа‖今年我在冬宫实拍的经典优美雕塑 Фотографии Эрмитажа‖我收集了一大波冬宫美照,来舔屏吧! фотографии СПБа‖每个女生的照片,都有她走过的路,钟情的事,做过的梦之涅瓦街篇 фотографии СПБа‖每个女生的照片,都有她走过的路,钟情的事,做过的梦之涅瓦街篇 (二) 黛钗之争丨彼岸的精神,此岸的现实 汇总丨你想看的武侠人物都在这里
后现代主义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保罗·高更、文森特·梵高、保罗·塞尚。
1、保罗·高更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
保罗·高更生于法国巴黎,年轻时做过海员,后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
1873年,高更开始学画,并在1883年成了一名职业画家,他曾连续4次参加印象主义画派的展览。
1886年,高更离开巴黎来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镇作画。
第二年,高更又横渡大西洋来到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岛,岛上的热带风光给他的艺术以启发,他的作品在形式和色彩上进一步简化,以此来传达纯粹的感受和心灵的内容。
1890年之后,高更日益厌倦文明社会而一心遁迹蛮荒,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成了他的归宿。
1897年,高更贫病交加,曾企图自杀。
1901年,他离开塔希提岛前往马克萨斯群岛,两年后去世。
代表作品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黄色的基督》《游魂》《敬神节》等。
2、文森特·梵高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3、保罗·塞尚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06年10月22日),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代表作品:《圣维克多山》、《法黎耶肖像》等。
扩展资料:作品介绍:1、《鸢尾花》《鸢尾花》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一幅作品,创作于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当时梵高进了法国圣雷米(Saint-Rémy)的一间精神病院,在那里画成。
作品现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鸢尾花》被称为梵高在圣雷米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远远地就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美,洋溢着清新的气氛和活力。
鸢尾和向日葵一样,原本都是很平凡的植物,但梵高赋予它们精彩的形象与色彩以及永恒的生命力,是这位一生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的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仿佛是一位黑暗中孤独的舞者内心里无语的倾诉,他画的鸢尾花鲜丽可爱,但又有点忧伤,有点孤独和不安,甚至有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
画家梵高也在油画中表达出清新的洋溢与活力的气氛。
鸢尾花为草本植物,五月开花,法国人视它为国花,认定它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
图中的油画《鸢尾花》价值5390万美元,被视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十幅画之一,作者文森特·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
2、《向日葵》《向日葵》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间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作品分别绘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
并分别收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英国伦敦国家画廊、日本东京兴亜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
3、《屋子》《屋子》(Te Fare)是保罗·高更1892年的创作作品。
2017年2月28日在伦敦佳士得举办的印象派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两场拍卖会,总成交额1.37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1.6亿元)。
在印象派专场,保罗·高更1892年创作的《屋子》(Te Fare)以203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72亿元)成交,这件作品是高更刚刚来到太平洋小岛塔希提的时候创作的,买家据悉来自亚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后现代派
一幅名画动辄上亿,他的意义在哪那些动辄上亿的名画,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稀有珍贵,所以才价值连城的。
作画的画家大多都已经死了,他们的画都已经成了绝版不会再有了。
物以稀为贵,所以他们的画自然也跟着增值。
想看再有艺术这东西本来就是没有价值可以衡量的,说多少钱都可以。
说1万可以,说10万也可以,说100万也可以,说一个亿也可以。
画的价值这么高的真正原因就是背后有人推崇。
为什么能卖这么贵?是因为有人买,有人给了这么高价,所以就能卖的这么贵。
况且这些传世的名著确实也有很大的价值,像梵高的画已经被收录在法国的卢浮宫里,这些画只能在法国才能看到,在别的地方是根本看不到的。
而且梵高是后现代主义的奠基人,他虽然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此后人们认识到它的价值了,也承认了他的艺术理念。
而且梵高又已经去世了,此后也再没有这样的画出现,所以他的画就越来越高。
像梵高这样的艺术家,就算私人收藏家出多少钱也不会卖的,因为这些画是珍贵的宝藏,必须要国家来保管。
之所以叫名画,就是得有一定的影响能力,还得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潮流的体现。
比如我国现在的艺术家冷军,他的一幅画都达到了6000多万。
他的画之所以能卖得这么贵就是因为有人赏识他,认为他的画有收藏价值。
冷军一幅画的价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艺术家能够超过他的,收藏他的画,就相当于收藏了一份独一无二的作品。
他也值得起这个价钱,据说冷军一年只画一副,甚至两年或三年才画一副画。
可见他对艺术作品精益求精的程度是很严格的。
莫奈名画《干草堆》遭环保人士泼土豆泥,这次袭击的出发点是什么莫奈名画《干草堆》遭环保人士泼土豆泥,这次袭击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有关部门重视他们这个组织的诉求,所以这也可以被称之为一次过激的抗议行为。
泼土豆泥的环保人士来自一个环保组织,他们这个组织的名字叫做最后一代。
这次这两个人做出这项举动主要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关注环境的变化,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气候灾难已经出现了,只有一起保护环境才能推迟灾难的到来。
涉及到这件事情的一共有4个人,他们此次的所作所为是希望大家能够停止一切的化石燃料,而且想让德国的相关部门直接采取严厉的措施来共同保护环境。
他们想用这种方式将这件事情闹大,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才会有专业的人士来报道这件事情。
其实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是非常不合理的,而且他们破坏名画的做法更是让人觉得非常的恶寒,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强迫众人去关注他们的不当行为。
好在此次的名画之上有一层玻璃罩,否则的话这个传世名画就这样被毁掉了,只能说希望博物馆今后还能加强管理。
停止使用化石燃料,这种要求确实让人觉得非常的严苛,虽然说保护气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但是做这种事情本来就需要循序渐进,否则就会显得特别的极端。
每个人都知道该保护环境,大家也应该心平气和的去找出更合适的解决办法,而并非是用破坏文物的方式来哗众取宠。
其实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1次发生了,此前《向日葵》这幅世界名画也被他们组织的人给泼上了番茄罐头汤。
他们的所作所为无非就是想引发众人的关注,可是他们的出发点本身就是不对的,希望他们能够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他的画到底伟大在哪里我不知道阁下有没有在美术馆见过毕加索画作。
在我还是小孩子时只知道有位艺术大师叫毕加索,后来在书上接触了他的作品,只是在学习他的构图和技法,体会大师的思想。
后来,当我在中国美术馆看到他画做的那一刹那,我深深的被震撼了!对视觉的冲击力,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一大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