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年例,是粤西人的喜庆荣耀还是负担压力?
可能很多国人不清楚年例是什么,年例简单来说,是广东粤西湛江、茂名、阳江这三市比较特有的民俗,活动主要就是办庙会游神,所谓“睇年例”以及办宴席款待亲戚朋友,所谓“吃年例”,借此联络感情。年例是粤西各个农村每年最为隆重的节目,所以粤西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
人文上跟粤西差不多原属于广东管辖的广西东部,比如钦州,也有类似的民俗,不过他们不叫“年例”,而是叫“吃庙”。“吃”这个字就非常点明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年例日在粤西各个地方的各个乡村往往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是从正月初二开始到正月底,当然不少村庄会集中在正月十五、十六日操办。也有一些乡村的年例日是在其他时间。
按照正常来说,吃年例穷有穷的做法,富有富的做法,按照自身家庭条件来操办,量力而行丰俭由人。经济条件实在不允许的,那可以不办。那这就是一个非常喜庆的民俗活动。
但有些地方,比如吴川、化州、电白一些村庄,攀比风气比较浓厚,以前多是鸡鸭鹅,现在追求全海鲜宴。各家除了比拼宴席的奢华跟桌数,有时还要比拼一下来的客人有多少以及身份的尊贵,以及来访宾客车子的名贵。
甚至还出现了打肿脸充胖子,有些人不惜借钱借贷来大加操办年例。
这对于大部分农民跟打工人而言,辛辛苦苦一年务农打工赚的血汗钱,可能到头来就全花费在办年例上了。办年例就变成了普通人的一种负担压力,甚至可能出现返贫的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铺张浪费。开桌十几桌以上的年例,几乎都有吃不完的食物,如果有打包,那还好点。只是,很多时候,不屑于打包的人参加的年例,那就要倒掉很多好东西。
虽然年例早已进入了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年例文化在很多地方却没有体现出来,反而是在一些地方攀比成风。这不得不令人深思,是应该回归重点的“睇年例”,并包装开发好,成为抖音的爆款。还是侧重“吃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