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古巷“篦箕巷”名称的由来
篦箕巷,位于常州城西钟楼区西直街与怀德北路辅路交口东南70米(近怀德中路),古运河北岸,是古毗陵驿所在地,旧称“花市街”。常州自古以来就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而花市街(今篦箕巷)整条街巷,家家户户最早都以制作篦箕为生。
篦箕巷从明朝正德十四年起(1519年),毗陵驿即设于此。毗陵驿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差役和官员途径本地时歇宿、换马的住所。清乾隆年间,毗陵驿也被称为皇华馆。花市街整条街巷一到晚上家家店里挂着宫灯,个个篦箕工场悬着照灯,常常彻夜不灭。晶莹闪闪的灯彩映在运河水里,与岸边船上。灯火相映交辉,站在文亨桥上远远看去,宛如金色游龙,一片锦绣迷人的景象,被称为常州西郊八景之一的“篦梁灯火”。
乾隆皇帝下江南,先后6次到过常州。相传,乾隆帝听说西门花市街夜景锦绣迷人。一次,他同朝廷尚书、常州人刘纶大学士微服私访花市街。
关于刘纶,刘氏宗族原是常州名门望族,明清时常州城有“刘半城、庄一角、唐氏半条街”之说。刘纶故居旧址,位于原改造前的南大街新华书店内,后被改建成太平天国志王府。刘纶擅长古文辞诗,与刘墉的父亲大学士刘统勋同辅政,有“南刘东刘”之称。刘纶的孙子刘逢禄,是经学大家,研究《公羊春秋》,有亲传弟子龚自珍。后来刘氏公羊学传到康有为,和近代学术思想关系很大。
话说,当时刘纶陪着乾隆帝雇了一条小船,从城里内河(今南市河)划出西水关,来到大运河,船过新桥(今文亨桥),看到花市街上热闹非凡,便在一处不引人注目的小码头靠了岸。来到花市街,只见店铺一家连一家,差不多都是梳篦店,每家店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官梳名篦”。
乾隆帝正看得高兴,忽然听到街上人声嘈杂。只见许多挑夫挑着一担担木梳, 被公差和地保拦在那里不准通过。原来常州府的县令听说乾隆皇帝要去花市街,一大早就带了大小官吏、衙役等准备在花市街接驾,讨好皇上。乾隆皇帝看见,就问刘纶,这些挑夫挑的什么东西?刘纶告诉皇上说,他们都是南门(原广化门)木梳街上做木梳的,因为花市街只有篦箕,木梳都要从木梳街上送来。乾隆听了觉得有趣,一时高兴,就信口说:南门木梳街专做木梳,西门花市街专做篦箕,花市街应改名篦箕巷。刘纶连忙附和说:对、对,南门木梳街,西门篦箕巷,万岁真正才学高超,出口成对。不料“万岁”二字一出口,就被旁边的衙役听了去,赶快报告县令。县令听了,大吃一惊,赶快带领众人奔来接驾,可是已经迟了。乾隆皇帝和刘纶已经登上小船开往城里去了。
马屁没有拍到,县官懊恼万分。突然,他灵机一动,便立即下了一道命令,贴出一张告示:“奉圣谕,花市街更名篦箕巷。”。从此,“篦箕巷”的名称就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