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有工资为啥变卖家产(习惯奢靡消费)
亲王有工资为啥变卖家产呢
因为当时的物价高,王爷们收入有限还要大吃大喝。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不害怕造反,所以就有了藩属制度的改革,只留下了两种王爷的称号,第一种就是皇帝的亲兄弟也叫做亲王,第二种是亲王的其中一个儿子,叫做郡王,这样不管是什么王爷就都是自己家里的人了。
顺治年间,朝廷对薪俸有明确规定,太子薪俸每年一万二千两银子。粮食130万斤左右,这听起来不是什么事儿吗,毕竟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一些大侠说不说就分在百姓几百两银子,但其中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当时的县令一年的县令工资也只有五十两这样,亲王也就一千两左右。
我们再看看当时的物价,一文钱差不多是现在的一块钱,一斤猪肉大概是三十五文,当时蔬菜也是比较贵的,更不要说一些山珍海味之类的了,肯定价值不菲,按照这个价格,就亲王哪一点工资哪儿够花啊,但是嘴也养叼了,王爷的架子也不能不摆,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来维持自己的面子,那就是自己的不动产,房子。
因为当时很多王爷都有自己宅院和土地,当时的地皮可能没有现在的值钱,但是作为王爷肯定是住在好地段,所以地皮的价值也是比较高的,很多亲王就把自己平时不住的院子给卖了,然后继续来大吃大喝,花天酒地。
因为当时做王爷也不简单,虽然是皇帝的兄弟但不方便去朝堂捞钱,不然就有结党的风险,对于皇帝是有威胁的,自己做买卖也不一定能赚了钱,所以干脆就直接拆东墙,能潇洒到多会儿就潇洒多会儿,毕竟自己的不动产还是比较多的,只要不是随便乱花也没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