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独城郡王(循郡王膝下无子)
最具京味儿的民宿,最暖心的民宿主,
最想跟你在胡同中邂逅。
循郡王府位于东城区国子监南方家胡同内 。
坐北朝南。正院在西,正门临街,街南有照壁一座。
门内正堂五间巳被拆除,后院尚行正房和配房。
东西跨院几乎无存。东跨院原规模较大,
属花园和生活居住区,现花园内仅留几株古树和积石。
再东为一组完整院落,庭院宽敞,房屋整齐,
是在原址上重新改建的。
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英年早逝。
死后追封循郡王爵,所以他并未在循郡王府居住过。
永璋亲子出生第二年便夭亡,导致膝下无子。
所以在永璋去世后,永璋一脉面临无嗣。
但是由于永璋本身是年岁居长的皇子,
当时很难从近亲中过继后裔给他,
所以永璋在乾隆二十五年去世后,
直到乾隆四十一年,
高宗才让皇十一子永瑆的第二子绵懿
过继给永璋为嗣,
这样永璋才终于有了后。
所以说,循王府实际上是由成王府的血脉来继承的。
绵懿有三个儿子,其血脉都延续了下来,
形成了循王府的三支后裔。
其中第一子奕绪一脉承袭大宗,
第二子奕经一脉在奕经的两个儿子均夭折后无嗣,
过继了绵懿第三子奕纪的后裔。
所以虽然说是三房后裔,
但是血统除了长房的大宗外,
二房与三房实际上是一支。
不过,循王府也有高宗系宗室的一个特点,
即是人丁不旺。其府在溥字辈共有男性十七位,
其中长大成人的只有九位而已。
由于绵懿世袭贝勒。
因此,这座府邸是按照绵懿当时的贝勒身份所兴建,
并不具备王府的建筑规制。
此后,绵懿后嗣均居住于此,直至清末。
此府西部正院是现存较少的贝勒府形制的府第,
正堂5间,后院还有正房和配房,
东跨院属花园和生活居住区。
现在也是方家胡同小学所在地,
大门旁有金字“方家胡同小学”镶在墙上,
因老舍先生1918-1820年曾经是
方家胡同小学前身
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的校长,
院内建有老舍塑像。西院正院现为外交部宿舍 。
东部是一组完整的大型四合院落,
分主院、中院和后院,布局相似,有北房和东西配房。
民国时,北平警察厅长吴品番在此办警察传习所,
居住在此。东路花园现为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
王府正院,现在是方家胡同小学所在地,
大门悬挂高低两块匾额“方家胡同小学”
(老舍夫人胡洁青题写)和“循郡王爵”,
门口有一对石狮,对面有影壁。
循郡王府还曾经是京师图书馆旧址。
京师图书馆为清廷重臣张之洞创建,
后迁到方家胡同的国子监南学。
国子监南学是雍正九年国子监在方家胡同
增设的南学。
20世纪90年代,方家胡同小学在改建校园时,
意外地在校园北侧挖出了京师图书馆的石碑匾额,
证明了学校确为京师图书馆旧址。
关注我们,疫情过后春暖花开,
我们在四九城中等着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