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能力如何?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说到吕不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吕不韦也并不是只贪恋钱财权位之人,他有自己的治国理想和抱负,在他扶持秦庄襄王上位后,他的权势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去享受这至高无上的感觉,他选择了领兵作战,是的,一个从未上过战场一直以来只在背后默默策划的人说,他要亲自领十万兵上战场,击退敌人!
不止其他人笑话他,就连秦庄襄王,这个吕不韦亲手扶植起来的王也质疑他,笑着说他才学计谋自然拔尖,文臣典范,可他从未上过战场,更别提领兵作战,哪怕经验老道的秦将都不一定能把这场仗大胜,更别提他这个毫无经验的文臣,这不是儿戏,而是十万将士的性命和秦国的安危。
出乎所有人意料,吕不韦并没有退却,他甚至立下了军令状,若是战败,他要么死在战场,要么回到秦国,将头颅献上。
固执的仲父!秦庄襄王感恩于这个将他从赵国底层拉起来的吕不韦,希望他奔波了前半生后能享受荣华富贵,能继续为秦国出谋划策,只是他低估了仲父的抱负,低估了他的固执,甚至愿意立下军令状,在战败之后以死谢罪,此时,无论成败与否,秦庄襄王都深深地铭记他的这位丞相。
在临行那日,秦庄襄王亲自为吕不韦送行,以壮士气。
当战场胜利的消息传来,秦庄襄王松了一口气,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仲父虽未有领兵作战的经验,但他的计谋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有才能的人到哪里也是优秀的,这一战击退了世人的不屑,证明了仲父的能力,他的功绩足以在史册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字千金
要想一国强盛,国家必须礼贤下士,吸纳人才让他们为国家统治提出建议并且实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的国家都是重用人才的国家,著名的例子便是商君,秦王重用商君,重农抑商,实行军功爵制度,轻罪重罚,有功重赏,大大提升秦民的作战积极性和规范性,这使得秦国的国力远超他国,为秦国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秦王朝的建立做了良好的铺垫。由此可见,人才的重用对国家的利益是无比的。
魏楚赵齐有“四君子”,门下食客极多,仲父不甘其后,他也广招文人学士,给予丰厚的待遇,各国有才之人闻名而来,纷纷投入仲父门下,一时间,仲父门下食客三千人不止。仲父令他们将每个人的见识和思想写下,整合在一起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大约有二十多万字,称《吕氏春秋》
他命人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挂在都城城门,请诸侯各国的文人学士,若有人能增删一字,便赠予一千金,直到最后也没有人能够做到。
吕不韦与赵太后的二三事
秦庄襄王死后,秦王政继位,赵姬被封为赵太后,赵姬正值壮年,寂寞难耐之下找上了自己的老相好吕不韦,吕不韦或是难忘于旧情又或是惧于如今赵姬的地位,便时常偷偷入后宫与赵太后碰面。
随着秦王政的年龄增长,吕不韦怕嬴政发现这些事情并且怪罪到自己头上,便开始想办法与赵太后斩断这段关系,但这段关系可不是他想要斩断便可斩断的,为此,他为赵太后找了一位面首,人称嫪毐,轮车之术甚奇,赵姬听闻其能力后与吕不韦合谋让嫪毐假受腐刑,剪眉除须后,顺利以宦官身份入侍她,赵太后得到嫪毐后便一心扑在他身上,再无暇顾及吕不韦。
饮鸩而死
小时候被丢在赵国过着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苦日子,回到秦国做了秦王之后又被太后和丞相把权,秦王政的内心和手段都是极为狠毒的,他的仲父虽然为父亲做牛做马出力不少,为秦国大业也立下汗马功劳,可是,自古以来,一山不容二虎,吕不韦有才能这恰恰不能让满怀雄心壮志的秦王政大干一场,他要想真正坐稳秦王这个位置,吕不韦就是挡在他前面的第一座大山,更何况,吕不韦和母亲的事在宫中传的沸沸扬扬,他这个秦王丢脸到了极致,一来二去,他可谓是恨毒了吕不韦。
秦王政想杀掉吕不韦,但他的功绩瞩目,又有众多文人辩士为他求情,嬴政只好先撤去吕不韦丞相一职,把他遣出咸阳,回到封地。
吕不韦虽然被罢黜回乡,但各国文人辩士闻名,纷纷前来拜访吕不韦,甚至有人想要请吕不韦到自己的国家去做丞相,振兴国家,吕不韦非常高兴,这些络绎不绝的宾客让他重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更加肆无忌惮地宴请宾客,秦王不赏识他,自有有眼光的人来请他。
这些消息传到了秦王政的耳朵里,便写信给吕不韦质问他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待他也不差,他和秦王又有什么关系,对外称为仲父,世人误会至今。最后责令吕不韦和他的家属全部迁到楚地去住。吕不韦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秦国,拿得起笔上得了战场,自己一手捧上去的秦王如此看待厌恨自己,他感慨万千,便喝下毒酒自杀而亡。
世人世说:
张载曾评价曰:“秦市金悬鲁史修,措辞当日两难求。书传果在西迁后,锥口诸儒未必休。”
王世贞曾评价曰:“自古至今以术取富贵秉权势者,毋如吕不韦之秽且卑,然亦无有如不韦之巧者也。凡不韦之所筹筴,皆凿空至难期,而其应若响,彼故自天幸,亦其术有以摄之。”
吕不韦是一位奇人,后人称他为“商圣”,不仅如此,他的谋略和口才在百家齐放,文人辩士众多的当时都极为拔尖。
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游说口才,每次他都正中游说对象的痛处,他能够深刻地洞察到对方的需求,能够预期到事情的未来变化,以替对方着想的角度来使对方就范。说服对方,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将自己置换成对方的过程。掌控对方的需求,才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以为我用。这些做法放在现在也不过时,当我们想要说服别人时,不妨多借用一下古人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