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深爱张学良,尊重张学良的决定,甘愿与其离婚?事实如此
于凤至深爱着张学良,因此她尊重张学良的决定,同意跟张学良离婚。爱之所至,也是甘愿为其赴汤蹈火,玉石俱焚。当然,一件事情的形成背后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接下来瀚海且谈薄见说说为什么于凤至愿意跟张学良离婚。
第一、于凤至或许深爱张学良,可张学良并不爱于凤至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里,张学良的终身大事身不由己,不得不听从其父亲张作霖的安排,被迫娶他不爱的于凤至为妻子。于凤至可能在婚前是不爱张学良的,但是秉承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原则就认定了这个人。
爱是一种很缥缈而虚幻的东西。也许于凤至对于张学良只是古时候的“三从四德”中所谓的从夫行为,并无爱意。那个时期的很多女人牺牲一生来成全或者守候一个男人,坚守贞节牌坊,孤独终老,也不愿意再嫁为自己争取幸福。即使于凤至后来与张学良离婚过后没有另外寻找一个老伴,也不见得她是如何的爱张学良,而是懒得找而已。封建男权社会里,再找一个男人来束缚自己的人生,绑架自己的自由,那得多累呀!
然而,值得肯定的是,张学良不爱于凤至。虽说于凤至是大帅张作霖亲自为自家儿子张学良选定的儿媳妇,但在张学良的心里他始终是不太认可这个原配妻子的。嫁给张学良,于凤至能够在生活上过得很优裕,但她常常独守空房,任由自己的丈夫在外面花天酒地、风花雪月。这其中滋味,怕是寻常女子都难以忍受。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一个人,又怎么会常常出去寻花问柳,流连忘返,让妻子孤苦无依呢?显而易见,张学良是真的不爱于凤至的。
由此可见,乱点鸳鸯谱恐怕难以善终,当初于凤至的父亲救过张作霖的性命,于是迂腐的张作霖就下定决心要将于凤至与自家儿子配对以报答救命之恩。十八岁的于凤至嫁给十五岁的张学良,当时张学良就不同意,非常抗拒,奈何父命难违,他只能阴奉阳违。岂知,张作霖这一个举措害了于凤至的余生。瀚海不得不感叹,人算不如天算,有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强扭的瓜不甜啊!
第二、于凤至与张学良在外界干涉下,不得不离婚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被软禁了起来,患了乳腺癌的于凤至实在是无法长期陪在他的身边,只能跟他分离,去美国找有实力的医生治疗病症。
而在此期间,张学良身边一直有一个叫做赵四小姐的女子陪伴其左右。两人相识、相知、相爱多年,同居数十年,感情远远胜于张学良与于凤至的,甚至是可以说张学良与于凤至之间根本就毫无爱情,毕竟张学良待于凤至如大姐一般,丝毫没有男女之情。
一方面,于凤至利用自己的夫人身份在美国呼吁某党释放张学良,造成了台湾很大的压力,使得那边不得不施压让张学良与于凤至解除夫妻关系;另一方面,通情达理的于凤至写信给赵四小姐:为了尊重你和汉卿多年的患难深情(三十余载),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并且真诚地祝你们知己缔盟,偕老百年!就此,五十二岁的赵四小姐终究如愿以偿,得以携手张学良走进婚姻殿堂。
于凤至对张学良是放手了,她却倔强得很,选择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守候,这个赚钱能力很强的女人在美国买了两栋别墅,希望能有一天派上用场给张学良住。可是她一直等到了九十三岁,等了五十多年,也没能等到她心目中的那个人。
照我说,于凤至也真是旺夫,一心只系前夫,她临终之前给张学良留下了遗产。自己还设定了一个空空的坟墓在她的坟墓旁边,专门让出了一个位置留给张学良,正所谓是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但她永远也不知道的是张学良最终还是没能葬在她身旁,而是与赵四小姐永久同眠于夏威夷。不怪张学良不珍惜于凤至,毕竟他也是无可奈何,可惜的是于凤至撒手人寰之时还在为张学良默默地付出。于凤至明明可以当断则断,重新选择过另外一种人生,找另外一个伴侣安享余生,她却囿于己见,做困兽之斗,这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