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选择造反的用意是什么?
那么深得皇帝信任的安禄山,又是怎么走上造反的不归路的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将大唐盛世拦腰斩断,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唐至德元年(756)正月,安禄山称帝,国号燕,建元圣武。唐至德二年(757)春,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害,享年54岁。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人,杂种胡人,父亲是西域康国的小商人。他的出身相对来说是比较卑微的,也几经挫折,几度死里逃生。开元二十年(732),安禄山由于偷羊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了,可是他做了很多年的蕃商中介,能言善辩,又精通数种蕃语,说动张守珪放了他一马。张守珪任命他为“捉生将”,负责抓活俘,由于其“业绩”出色,深得张守珪赏识,很快被收为养子大力培养。
开元二十四年(736),安禄山在讨伐契丹的过程中由于贪功冒进打了败仗,被送往朝廷发落。时任宰相的张九龄亲自审问,看出此人“外若痴直,内实狡黠”的本性,认为其“狼子野心,面有逆相”,应该“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张九龄一语成谶,精准预言了十九年后的安史之乱,可惜玄宗识人不明,觉得他作战英勇,理应特赦,最终还是把他放了。
张九龄
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安禄山开始发挥他长袖善舞的特长,拼命贿赂朝中大臣,“上左右至平卢者,禄山皆厚赂之,由是,上以为贤”。连御史中丞张利贞都收了安禄山的好处,“曲事利贞,复以金帛遗其左右”。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收了钱就得为人说好话,左右的美言让唐玄宗对安禄山越发赏识。几次升迁后,天宝元年(742),安禄山出任平卢节度使,手下掌握兵力三万七千五百人,正式成为一代封疆大吏。
担任节度使的几年里,在地方,安禄山频频出兵奚和契丹,积累了不少战功,也在军队中树立了威望;在中央,安禄山继续贿赂朝中大臣,连宰相李林甫、户部尚书裴宽、礼部尚书席建侯等重臣也都被他笼络。唐玄宗此时也昏庸无能、不辨忠奸,安禄山对其更是极尽谄媚,充分发挥了他溜须拍马的特长,表示自己“惟闻陛下,不知太子”,装傻充愣地表忠心,让唐玄宗甚为宠爱。
安禄山为了更加稳固自己的地位,与杨贵妃的几个兄弟姐妹结拜,甚至还干脆认比自己小的杨贵妃为养母。做戏做全套,每次入宫,安禄山都先拜杨贵妃,再拜皇帝,玄宗问及此事,他说:“我们胡人传统都是先拜母亲,再拜父亲。”
唐玄宗觉得他如此遵守传统礼数,定是忠厚老实之人,因此对他深信不疑。但在获得皇上的信任之前,安禄山早已心生反意。天宝六载(747)后,安禄山“每朝,常经龙尾道,未尝不南北睥睨,久而方进,即凶逆之萌,常在心矣。”可是这些,唐玄宗都蒙在鼓里。
安禄山权倾天下,狼子野心,他在河北深耕多年,担任的河北地区要职有很多,比如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柳城、云中太守,押松漠、饶乐、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河北采访使等,基本控制了整个河北的经济命脉。
河北是唐朝重要的产粮区之一,根据天宝八年(749)的中央报告,河北一地的屯田收粮数就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粮食储备为他后来起兵提供了海量的军粮。河北的纺织业也很发达,“河北道,厥赋绢绵及丝。相州调兼以丝,余州皆以绢绵”。作为蚕桑之地,再加上丰富的矿产和高超的手工业,河北的经济发达程度,即使比不上京城和江南水乡,但在渤海的海运和永济渠的漕运的加持下,其商业也十分繁荣。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钱成了他招兵买马的最大资本。唐玄宗还把“幅员千里”的大型国营牧场——陇右牧场,拱手送给了安禄山,让他建立了一支所向披靡的骑兵队。骑兵队的战斗力在当时是神话般的存在,也正因如此安禄山后来才能以席卷之势直取洛阳。
总的来说,安禄山所在的唐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征兆,均田制土崩瓦解,府兵制崩溃,官吏结党营私,大臣阿谀奉承。李林甫专权后,又提了用蕃将代替汉将的馊主意,造成藩镇割据,中央疲软的局面。安禄山起兵边将的驾驭不无关系。安禄山手握大权,唐玄宗偏听偏信,唐王朝外强中反叛后,“所至郡县无兵御捍”,因而得以长驱直入,这与唐朝虚内而强边,放松对干,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八年乱战如一记重锤,打碎了大唐盛世的美梦,也成为千百年来世人的遗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