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八旗排序,满族八旗的旗主是怎么定的,满族八旗制度的发展和衰落
满族八旗排序,八旗制度是清代军民融合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四旗,以女真牛录制度为基础,分别在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后加四旗,为镶黄旗, 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按努尔哈赤的规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一固山即一旗,根据八旗制度分隶各旗。他们平日里进行生产劳动,战时出征。
八旗制度初成立时,不仅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后,唐太宗和皇太极加强了八旗制度的军事职能,建立了汉八旗和蒙古八旗,以扩大军事实力,笼络民心。
努尔哈赤在世时八旗和分布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领45牛录。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领20牛录
正红旗旗主: 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领25牛录
镶红旗旗主:代善的长子岳托,领26牛录
正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领21牛录
镶蓝旗旗主,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领33牛录
正蓝旗旗主 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领21牛录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子第八子皇太极,领25牛录
镶白旗旗主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领15牛录。
随着旗主权力的不断扩大,旗主的权力甚至超过了皇帝。在多尔衮时期,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多尔衮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势力在当时不可低估的。如果没有孝庄周旋,恐怕福临不会成为历史上的顺治帝。
顺治帝亲政后,收回了多尔衮的权力,完善了八旗制度。由于顺治帝的改进,八旗制度中的上三旗和下五旗制度在此时逐渐形成。上三旗较下五旗尊贵,这意味着上三旗比下五旗权力更强大。上三旗是皇帝的亲兵,无旗主,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
所以可将八旗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的总称。它由郎卫和兵卫组成,守卫皇室。称郎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扎在全国各重要地方的八旗,即下五旗。京营总兵约有10万,驻军总人数也约有10万人。
清兵入关后,关中的满清八旗一部分被派往地方重要的军事基地监视汉军官兵,另一部分被派驻京畿或干脆被政府圈养,且分配土地和生活费用全部由政府解决。
久而久之,随着政权的稳定和战事的减少,这些地方驻防的八旗军基本上不进行常规的军事训练,只一味享乐,过着“养花遛鸟”的萎靡生活,战斗力逐渐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