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盛分析:当前电视剧创作的几大趋势
在2023首都电视节目春推会剧集发展高峰论坛上,我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创作规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京盛发表主题演讲,分析了当前电视剧创作的几大趋势。以下是对李京盛演讲内容的整理与解读。
主题性创作逐渐向常规化和精品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近年来,我国创作了许多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传播度和美誉度的优秀电视剧和网络剧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属于主题性创作。随着主题性创作的环境趋于常态化,我们需要继续秉持主题性创作的精品化意识,做到“主题性要有抵达率,正能量也要有大流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主题性和精品化创作的有机统一。
古装剧和历史剧正在经历转变。古装剧正在“脱虚向实”,即更加贴近历史真实,而历史剧则正在蓄势待发。例如,近期一些有实力的制作机构和制作人正在酝酿、筹备一批历史剧剧目,这些剧目将会让历史剧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革命历史题材正在努力寻求新的内容、类型和新表达。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革命历史题材的高峰之作《觉醒年代》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我国革命史进行重新学习和梳理,从中发现和提炼出新的题材、故事。还需要对已经被拍摄过的革命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以新的历史视角和思想发现进行重新拍摄。
第四,现实题材剧以当下性和年代性相交织的叙事角度,实现了过往与当下的对接。这类现实题材家庭剧通过对亲情、成长、奋斗等故事的讲述,体现出对过去的留恋和思考,使观众产生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第五,悬疑、涉案剧在类型化框架之内,努力追求具有更大的社会内涵,探索更具人性深度。近年来,悬疑、涉案剧成为热门类型,如《狂飙》。这类作品不仅关注案件本身,还力求挖掘作品背后的社会生活和人性问题,使作品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第六,新的题材类型和表现手法被不断尝试和探索。近年来,一些新的类型剧获得良好反响,如科幻剧《三体》、时间循环题材作品《开端》和《天才基本法》等。这些作品为题材创新和手法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七,电视剧和网络剧在融合过程中,既要考虑二者的差异,也要保持各自的特色。网络剧具有独特的“网感”属性、属性、用户属性和技术属性,因此在创作环节和题材风格上应有区别。
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双向奔赴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影视改编让文学的影响力扩大,激发作家们的创作热情,也为电视剧注入更多文学养分。影视、戏剧、文学的交融互动将促进各个艺术门类的创新与发展。
李京盛认为当前电视剧创作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化的趋势,各种新的题材、类型和表现手法不断涌现,为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然而,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我们还需坚守初心,坚持品质,以期为我国电视剧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